A Review of Our Recent Projects

A Review of Our Recent Projects

e-News
Usually at this time of the year we are busy in closing the books and filing returns for the taxation year that ends in March, at the same time attending (or even working on) arts events in town. This year, we are, of course, all grounded at home. It might be a good idea to share with you highlights of what we have done. For the third year we worked with the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on the education kits for “JOCKEY CLUB New Arts Power”. It has always been an enjoyable process to discuss with artists what they want to achieve with these little guidebooks, and then to develop the content – from digging up background information to conducting interviews, from devising scenario questions to designing little games…
Read More
The 9th Human Rights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I Xpress!

The 9th Human Rights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I Xpress!

Press Release
(Press Release sent by Cultural Connections on behalf of Amnesty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Documenting the Fight for Freedom of Expression The 9th Human Rights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I Xpress! (14 August, 2019 ) In 2019, Hong Kong has gone through a turbulent time in the midst of the heated summer, so as human rights around the world. Human rights defend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strive on their beliefs and bravely express themselves in order to defend freedom of expression. The 9th Human Rights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9th HRDFF) will continue to show our local audience how people in the world, through various means and at different times, safeguarded and fought for freedom of expression. Organised by Amnesty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since 2011, “Human Rights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aims to enhance…
Read More
「第九屆人權紀錄片電影節」以光影紀錄全球各地人權捍衛者的堅持

「第九屆人權紀錄片電影節」以光影紀錄全球各地人權捍衛者的堅持

Press Release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發放 表達自由被侵蝕 以光影紀錄全球各地人權捍衛者的堅持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第九屆人權紀錄片電影節」 邀請市民一齊追求表達自由「 I Xpress 我敢講」! (2019年8月14日)2019年,香港人經歷動盪的炎夏,同一時間,世界各地的人權亦面臨更多挑戰。要捍衛表達自由,各地人權捍衛者堅持信念,勇敢表達。「第九屆人權紀錄片電影節」將繼續透過光影,帶領觀眾認識世界各地民眾如何透過不同方法,在不同的時空裏,爭取和捍衛表達自由。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自2011年起主辦「人權紀錄片電影節」,旨在透過紀錄片,加深香港觀眾對世界各地的人權議題及人權狀況的認識。踏入第九屆,今年電影節將以「 I Xpress 我敢講」為主題,放映七部來自不同地區、與表達自由有關的紀錄片。觀眾將透過紀錄片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人,如何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他們的想法和訴求,從而爭取不同的人權和自由;紀錄片亦將帶領觀衆探索表達自由的界線和限制。 從社運領袖角度出發 探討「敢講」的重要性 《與曼德拉同行》以動畫、聲音檔案和倖存者訪問,重塑1963年曼德拉與戰友被判終身監禁的歷史性審訊,呈現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的高峰,細說曼德拉的戰友與他們的家人對自由、信念、人權、愛、責任的堅持,以及這些信念如何與歷史和個人融為一體。《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貼身紀錄台灣學運明星陳為廷,以及喜愛台灣的中國大陸留學生蔡博藝。拍攝過程中正好發生了台灣二十四年來最大型的社會運動-「太陽花學運」。告別青春,走向成熟的故事,發生在各地的年輕生命裡。這場運動帶給他們的是光環、青春的巔峰,卻也是衝擊、墜入谷底的前奏。 開幕電影:《沉默共犯》揭開獨裁統治的傷疤 重新面對過去 70年代的西班牙,在經歷佛朗哥四十年的法西斯獨裁統治後,政府簽署遺忘條約「忘掉」獨裁政權和其國民衛隊所犯下的種種罪行。社會的沉默是受害者痛苦的來源,也是加害者得以逃脫的幫凶。六年的拍攝過程,導演追蹤倖存者如何打破沈默,破天荒在阿根廷法庭提出國際訴訟,克服集體遺忘,爭取遲來的公義。 閉幕電影:《巾幗詩人》以文字激起千層浪 直指權力核心 2010年,沙地阿拉伯女詩人 Hissa Hilal 成為首位闖入阿拉伯世界盛極一時的百萬真人騷節目《百萬詩人》(Million's Poet)總決賽的女性,觸發輿論熱議。蓋著神祕黑紗,身驅與聲線微微顫抖,她以沙地阿拉伯女性的身份,透過詩詞嚴厲針砭極端的伊斯蘭教令,批判父權制度對女性的不公。即使自己和家人面對死亡恐嚇,也不退縮。 漸漸地,社會上的男性也拜服她那些顛覆性的創作。 其他精選紀錄片包括《割席之後》紀錄身為前極端右翼分子的導演,自我深切反思的旅程。瘋狂過後,暴力的陰霾依然揮之不去。導演與一眾前極端分子一起面對黑暗的過去,探討割席之後該如何自處。《性在有專欄》記錄91歲的印度傳奇「性專家」 Watsa醫生,四十年來一直透過報紙專欄,解答普羅大眾對性的疑惑。儘管來信千奇百怪,Watsa醫生一一以幽默方式回應;但開放的作風亦令他惹上官司。透過展示印度性教育的發展,本片帶領觀衆探討現代社會對性的禁忌,以及這些禁忌對推動兩性平等的影響。《搖滾吧!阿富汗》記錄一班年輕人無懼塔利班威脅,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秘密車房裡,組成全國第一隊重金屬樂隊。他們以音樂解放一直被抑壓著的人民,卻同時遭受安全威脅,繼而陷入離開或留守的難題。 「第九屆人權紀錄片電影節」活動詳情 主辦: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人權教育慈善基金 日期:2019年9月27日至10月4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百老匯戲院The ONE、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 購票:www.cinema.com.hk (百老匯戲院場次)    www.ticketflap.com/hrdff2019hkac (香港藝術中心場次) 門票於2019年8月19日起公開發售 網站:http://hrfilm.amnesty.org.hk/ 透過電影節 倡議傷健和社會共融 人權紀錄片電影節一如以往,今年將繼續選用能便利輪椅進出的戲院作放映,以及為電影設中文通達字幕;另外,部份場次亦提供粵語口述影像服務,以及為部份映後談提供香港手語傳譯服務,希望能藉電影節推動傷健共融,以及令市民對傷健人士的需要有更多認識。 此外,除了收費場次外,十月中下旬將舉辦免費社區放映場次,以鼓勵不同社會背景的人士參與其中。 國際特赦組織及人權紀錄片電影節簡介 國際特赦組織是全球最大的人權運動,支持者逾700萬人,遍布全球150個國家。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AIHK)成立於1982年。我們一直致力於透過人權教育工作,讓更多人了解世界各地和本地的人權議題,以及捍衛人權的意義。 由「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人權教育慈善基金」主辦的人權紀錄片電影節,已經踏入第九屆,每年均獲超過千名觀眾的支持,觀眾人數亦連年上升,平均入座率超過八成。電影節聚焦當年熱門的人權議題,網羅各地出色的紀錄片,讓香港觀眾透過光影,瞭解不同的人權現況和人權的重要性。除了售賣戲院場次的門票,電影節堅持把部份電影於社區免費放映,讓更多觀眾可以參與。今年的免費社區放映場次將於十月中下旬舉行,詳情將於9月27日公佈。 傳媒垂注: 下載有關「第九屆人權紀錄片電影節」之海報、場刊及電影圖片:http://bit.ly/2YZ0P2F 傳媒如有興趣訪問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總幹事譚萬基博士,或參與選片的電影業及其他人士(導演應亮、伍嘉良,影評人馮家明和人權工作者陳文慧),歡迎聯絡查詢。
Read More
本土排檔搬上舞台 《流動建築》多媒體演出及互動展覽

本土排檔搬上舞台 《流動建築》多媒體演出及互動展覽

Press Release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為發放 本土排檔搬上舞台 結合錄像舞蹈音樂 《流動建築》多媒體演出及互動展覽   朝桁晚拆的排檔是香港獨有產物,可謂「流動建築」的本土演繹。《流動建築》多媒體演出,把排檔搬上舞台,充分利用其易於興建及拆卸的可攜特性,再結合錄像、舞蹈、燈光及現場音樂,編出一闕以建築及舞蹈書寫的香港詩歌。  為配合演出更設有導賞團,由創作團隊不同成員介紹舞台上的排檔裝置,及展示早前工作坊的成品。 《流動建築》創作團隊成員包括身兼編舞與學者的Kanta Kochhar-Lindgren博士、園景建築師麥詠詩、資深燈光設計師李智偉、紀錄片導演Seth Henderson。 活動資訊 日期:2017年6月17日(星期六) 地點:香港大學百週年校園逸夫教學樓LG.54香港大學黑盒劇場    (香港大學港鐡站C1出口,出站後步行約8分鐘) 時間 活動 票價 11:00 am 互動展覽導賞團(舞蹈,Kanta Kochhar-Lindgren主講) $30 12:00 noon 互動展覽導賞團(電影,Seth Henderson主講) $30 1:00 pm 互動展覽導賞團(燈光,李智偉主講) $30 2:00 pm 互動展覽導賞團(設計,麥詠詩主講) $30 4:30 pm 多媒體演出 $120   同時購買演出及導賞門票,或購買全部四場導賞門票,均可獲折扣;學生觀看演出亦有優惠,請參閱購票網站。 購票及節目詳情:http://bit.ly/travelingarch 節目查詢:travelingarchitecture2016@gmail.com 傳媒垂注 傳媒下載高解像圖片:http://bit.ly/2qYGpGn 傳媒下載新聞稿(中文版、Press Release English Version)
Read More
Case 04: The Mills (Jul – Dec 2016)

Case 04: The Mills (Jul – Dec 2016)

All Highlighted Projects, Events, Publications, Publicity
About Project: The Mills revitalises Nan Fung Textiles' old factory building to become a creative hub that celebrate Hong Kong's industrial legacy and promotes applied creativity that centres around textiles and technology. Our Role: We seconded a team of two members to perform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functions in the capacity of in-house staff, providing full-spectrum communication services from collateral production to media relations to events management. (more…)
Read More
Case 03: Land Visions (Apr 2016)

Case 03: Land Visions (Apr 2016)

All Highlighted Projects, Events, Publicity
About Project: Land Visions land art project comprises an exhibition and a seminar in Wan Chai, and a charrette and a public art engagement tour in Lai Chi Wo. Our Role: As the official “Communications Partner”, we strategised and oversaw the promotion of all activities of the project, including tradition PR and Facebook promotion. We managed the logistics for various activities of the project, organised the opening ceremony, and assisted in the exhibition set-up. (more…)
Read More
《水•集》展覽 藝術角度重新思考 前東江水年代的香港水利智慧

《水•集》展覽 藝術角度重新思考 前東江水年代的香港水利智慧

Press Release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園境建築學部發放 藝術角度重新思考 前東江水年代的香港水利智慧 《水•集》展出園境建築課程學生「大地藝術」作品 探索香港早年水務工程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2015年11月20日)供水是一個城市生存的先決條件。在倚賴東江水以前,香港本身也有精密的水務系統,把天然資源以人工方式引進城市。由最初的薄扶林水塘與半山輸水管(干德道的英文Conduit即解作輸水管),到大潭與寶雲輸水道(即現今寶雲道),多年來一直供給這個城市的食水。一群香港大學園境建築學部的學生,在教授「塑造大地」課程的麥詠詩助理教授帶領下,先認識這些水務工程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再從中汲取靈感進行「大地藝術」創作。學生作品及創作紀錄將於11月28日至12月12日於展出。 「大地藝術」最早出現於七十年代,當時藝術家衝出畫廊和美術館,改而在獨特的自然地貌上創作,回應當地環境,同時自然界的變化如風向、潮汐也成為創作過程的一部份。自2011年起,負責「塑造大地」課程的麥詠詩助理教授,均會要求學生進行「大地藝術」創作,作為課程的一部份,過去數屆曾經探索過鯉魚門、林村、荔枝窩等地的自然與人文關係,今年以香港早年水務工程為主題,要求學生上月於薄扶林水塘、大潭水塘與一些水務設施舊址進行創作。 麥詠詩助理教授要求學生分組,分別循四個不同的切入點思考香港水務工程與自然環境關係,再進行創作: 水資源:學生遊走於薄扶林水塘、大潭、寶雲道,尋找種種人為斧鑿痕跡,以照片重構昔日水務故事,再以裝置藝術反思水如何由天然資源變為商品。 水聲:水在自然界與水利設施中均會發出聲音,有學生便沿著引水道擺放揚聲器,將家用水喉收集的聲音,與家用食水的源頭並置,思考這個供水循環。 水務建設材料:水務建設要用上種種在地的、或運來的天然物料,學生以地圖和模型裝置,展示水務設施各處使用的不同材質,以及不同材質的拓印。 水務改變了的地貌:昔日的水務建設在郊區留下痕跡,漸漸被人遺忘,例如在山中鑿出水道,今日而已化為小徑,不知情者會以為地勢天然如此,學生便以種種方法想像昔日地貌。昔日在開埠以前也有以竹子造輸水系統,也有同學也嘗試將之重現。 學生作品及創作紀錄將於《水•集》展覽中展出,歡迎市民於11月28日至12月12日到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參觀。另歡迎有興趣市民報名參加「大潭水務景觀導賞團」,屆時參與學生將簡介他們考察所得和創作靈感來源。 傳媒預覽時段 日期:11月27日(週五) 時間:14:30 – 17:00 地點: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香港西營盤西邊街36A後座) 歡迎傳媒於預覽時段內參觀,請先與公關預約。 屆時亦歡迎專訪策展人,如須另約時間歡迎與公關聯絡。 附錄 展覽資料 日期:11月28日至12月12日(週二至週六) 時間:10:00–13:00, 14:00–18:00 地點: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香港西營盤西邊街36A後座) 策展人:麥詠詩(香港大學園境建築學部助理教授) 主辦單位: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香港大學核心課程 體驗學習贊助:何耀棣體驗學習中心 場地贊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開幕禮暨分享會 日期:11月28日(週六) 時間:11:00 – 13:00 地點: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香港西營盤西邊街36A後座) 屆時參與學生將會分享在薄扶林及大潭水務進行藝術創作的經驗,並介紹其作品。 大潭水務景觀導賞團 日期:11月29日 (週日, 9:00–13:00) 地點:大潭(上)水塘 內容:項目團隊將以導賞及簡報的形式,帶領參與者欣賞體驗大潭上水塘特色水務景觀,並分享帶給團隊創造藝術作品的靈感與發現。 報名:https://goo.gl/sHhRz8 照片(高清圖片下載:https://goo.gl/Jl6noA) 以竹子重構昔日的輸水系統。 叢林出伸出的管子,聆聽水的聲音。 以膠水管造的裝置,收集水聲。 把家用水喉的聲音錄下來,透過裝置發出,與大自然的水聲做比較。 考察大潭水壩頂部。 考察大潭水壩底部。 在從前的引水道,架起鐵網,想像當年的地勢。 策展人簡介 麥詠詩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 園境建築學部 助理教授 麥詠詩 (Vincci Mak) 為Vincci Mak Studio創辦人及董事,並為香港大學園境建築學部助理教授。她於美國南加洲大學修讀建築,獲建築學學士;其後往哈佛大學深造,專研園境建築,獲園境建築學碩士。麥女士曾於香港及倫敦執業,從事園境建築、城市設計等工作,負責的項目遍及亞洲、歐洲、中東等地。麥女士熱衷於大地藝術 (Land Art),透過藝術強化對自然的認識,自2011年起於大學內策劃「塑造大地」的工作坊與展覽。此外,她亦曾參與2011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2012年「港文化‧港創意」在三棟屋的展覽等。 相關課程簡介 香港大學「塑造大地:尋找自然與城市的和諧」課程 「塑造大地:尋找自然與城市的和諧」(Shaping the Landscape: A Quest for Harmony between Nature and the City) 希望學修讀的學生透過特定場域的藝術裝置,探索人類與自然不斷轉變的關係。過程中學生須透徹瞭解當地的歷史脈絡,從中醞釀其藝術作品。得出的一系列作品,須捕捉該處的特質,運用當地自然物料、色彩與質感、光與風、人文歷史等。過去數年,課程曾於薄扶林、鯉魚門、林村、荔枝窩等地舉行學生創作的「大地藝術」作品展覽。 相關網站 課程面書專頁:http://facebook.com/shapingthelandscape 「塑造大地」課程網站:http://fac.arch.hku.hk/la/shapingthelandscap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