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懷舊的社區攝影 以攝影回應觀塘社區變遷

2014年9月3日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發出。)

超越懷舊的社區攝影 留住舊區人、事、物互動
以攝影回應觀塘社區變遷

影像訴說我的觀塘故事

過去一年,「憧憬世界」的教育團隊於十間位於東九龍區的中學,教授攝影技巧,
並啟發學生觀察習以為常的事物,其中不少學生更藉著攝影表達自己對所處社區的所見所感。其中一位導師李俊妮帶領學生以攝影的方式探索觀塘,最終透過影像去講述一個關於觀塘的故事。在過程中,李俊妮發現:「觀塘將要面臨的變遷已經討論、醞釀了很久,他們在十多歲時就要面對小社區生活場所可以在一夜之間『被消失』、市區重建帶來那種朝不保夕的龐大衝擊,所以我引領他們探討社區議題的方式是比較單刀直入的。」

在課堂上教授了基本的攝影知識與技巧、讓同學克服了由零開始的無助之後,李俊妮便引領同學走回熟悉的小社區,出發拍攝他們滿有感情的生活場所。她鼓勵同學以觀塘社區變化的事實作為創作的切入點,例如會和學生去觀察、聆聽和記錄街坊的對話內容,從現場細節中感受一個地方的個性,然後才進行拍攝,不斷實驗、討論、甚至反覆重拍。她說:「退一步了解、整理和發掘自己可以如何表達對社區的獨特情感和看法……漸漸從作品中看出同學們錘練出來的耐性。」

攝影介入社區

「憧憬世界」亦曾舉辦「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導師伍偉昌亦非常重視學員拍攝過程與社區的互動。他說:「透過學習攝影,到社區觀察、拍攝,從中理解社區發生的事情,並為此對街坊或社區人事有所回饋,這樣的互動……才是具體有意思的『社區攝影』。」他認為「拍攝一堆殘破或將要消失的美麗構圖,就是對社區或城市關注得很」是個錯誤觀念。

所以他主持的工作坊,先是介紹觀塘市區重建和活化工廈政策,然後傳授扎實的攝影技巧,學習光圈快門的曝光組合,不能單純「講 feel」。出發走出社區前,更有角色扮演遊戲,讓參加者學習到社區拍攝時對街坊應有的尊重和禮貌。落區後導師則要學員親耳聆聽街坊口中的社區故事點滴,最後才是拍攝。伍偉昌指出:「以理解先於影像創作,照片就能更實在地反映社區的狀況,亦因應社區街坊的回饋,創作出與環境、人、事、物互動的相片,這才是真正關係社區的相片。」

成果展出 作品結集 經驗分享

學校工作坊與「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的作品,現正於「漸漸攝影展」中展出,展期至9月14日。而「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的作品,更收錄於「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出版的《我們來自工廈》。除學員作品外,《我們來自工廈》更有伍偉昌、謝曉渝、梁仕昌等有豐拍攝社區經驗的攝影師,拍攝 24 個藝術家、設計師、文化工作者位於觀塘工廈的單位,勾劃出一幅觀塘工廈生態圖。

計劃亦將於9月6日舉行「社區攝影實踐」講座,由伍偉昌、謝柏齊分享多年社區攝影心得,如何與街坊互動、如何以照片表現社區等,探索社區攝影的意義和實踐的可能。

「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由何鴻毅家族基金創辦,去年由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接棒策劃,加入特殊教育、社區攝影等等嶄新內容,並開展研究與出版工作。

編輯垂注

漸漸攝影展
日期:2014年8月16日至9月14日
時間:10:00 – 19:00
地點:九龍觀塘道51號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校園
(彩虹地鐵站A2出口)
網址:www.toe.org.hk

社區攝影實踐
日期:2014年9月6日 (六)
時間:14:30-16:30
地點:九龍觀塘道51號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校園121室
登記:http://www.toe.org.hk/tc/index.php#events_events_seminar

社區攝影有不同的實踐方法,但都以社區中街坊的生活、情感,和社區特有文化為主線,人與物,環境與氛圍,平常就是社區特色;從而看現在,明歷史,想將來。攝影師都是行動者,與街坊接觸,方法是怎樣的?怎樣認識他們呢?用什麼方法觀察和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感和觀點?應該怎麼透過相片表達他們呢?在拍攝和溝通的過程中,拍攝者與街坊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本講座由謝柏齊和伍偉昌主講,分享他們多年做社區攝影的經驗,探索社區攝影的意義和實踐的可能。

主持:
麥海珊 「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顧問及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

講者:
伍偉昌 「憧憬世界」社區攝影工作坊導師
謝柏齊 攝影師

附件一:圖片

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作品高清圖片下載:http://goo.gl/VwOL15

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黎昊盈作品
LHK-Lai_Ho_Ying_20131102-446_lowres
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余善鈺作品
LHK-Yu_Sin_Yuk_20131102-310_lowres
觀塘社區攝影工作坊陳景朗作品
LHK-Chan_King_Long_20131102-225_lowres
《我們來自工廈》封面
From the Factories_book cover_lowres

學校工作坊作品高清圖片下載:http://goo.gl/GZnmEx

學校工作坊李鴻俊作品
李鴻俊_Lee Hung Chun
學校工作坊李苑怡作品
李苑怡_Lee Yuen Yi_2
學校工作坊林祖源作品
林祖源_Lam Cho Yuen_3

附件二:關於「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及主辦單位

關於「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

「憧憬世界」是一項非牟利的攝影教育計劃,由何鴻毅家族基金創辦及贊助,並由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策劃,藉著校內攝影工作坊、社區合作計劃、研究與出版,推廣創意藝術教育。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往往被既有的影像設下了框框。我們希望鼓勵青少年以新的視角觀察和體會身邊的事物,擺脫既有的框框,重新探索自我,並加深對社會的認知,以及建立自身與外在環境的聯繫。

校內攝影工作坊

我們每年與不同地區的學校合作,在校內舉辦以中二至中五學生為對象的攝影工作坊。除了讓學生掌握攝影技巧外,專業的導師更會以生動且多元化的課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多角度思考,以及提升創意。學生亦有機會在浸會大學啟德校園的攝影工作室及黑房學習有關技巧,並參與戶外攝影實習。學生亦可在導師指導下進行更深入的個人或團隊創作,並參與年度大型展覽。

社區合作計劃

透過與不同專才及團體合作,對特定社群開展研究,為他們度身定造合適的藝術課程。此外,為了鼓勵青少年關注社會,我們會通過鏡頭觀察、探討和思考,帶領他們走進社區,與社區產生互動。我們亦積極推動公眾參與藝術計劃,藉著結合不同創作媒介和領域,讓不同層面的人士發揮創意,把藝術融入生活。

研究與出版

為了與公眾及藝術教育工作者分享課程的內容與研究成果,我們更將會設立網上資料庫,匯集不同工作坊的課程設計、藝術研究工作及出版刊物等資源。

關於「啟德」

「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由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於2013年成立,以促進本地以及鄰近地區的視覺藝術發展。「啟德」座落於一級歷史建築物(前英國皇家空軍軍官俱樂部)內,透過策劃不同類型的計劃,包括藝術家駐場計劃、展覽、工作坊、講座及刊物,致力推動學術研究、藝術教育及社區參與。

關於何鴻毅家族基金

何鴻毅家族基金為一獨立慈善團體。基金立足香港,在世界各地致力弘揚中國文化藝術,並推廣佛教哲學,提倡佛學融入生活;同時亦積極貢獻香港,透過創新方法,啟發本地青少年與藝術社群。

自2005年起,基金資助多項突破性計劃,包括展覽、出版、電影,以及促進跨文化理解之教育活動。基金在香港致力推動本地兒童及青少年的創意及藝術教育,並透過多個藝術教育計劃,包括「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敢動!」身體教育計劃等,為年輕一代打開欣賞藝術之門,培育他們發揮創意,探索自身與社區、文化、環境等課題,與社會建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