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丹斯電影節再度於香港舉行

Press Release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 代星影匯發出。 辛丹斯電影節再度於香港舉行 (2015年4月29日) 辛丹斯學院與星影匯再度合作,攜手呈獻2015「辛丹斯電影節:香港」。延續去年的好評,今年兩個主辦單位繼續為本地影迷帶來優秀的獨立美國電影,並將邀請多位導演來港交流。 去年的「辛丹斯電影節–香港精選」片種多元化,深受影迷歡迎。電影節首映的《鼓動真我》,於奧斯卡金像獎獲得包括最佳電影的五項提名,並奪得三個獎項。除十六場電影放映外,電影節更設有音樂表演及互動媒體藝術展覽。觀眾對辛丹斯電影節於香港再次舉行均十分期待。 「辛丹斯電影節:香港」將於今年9月17至27日連續兩個週末(週四至周日)舉行,並將放映十部選自2015年美國猶他州帕克城辛丹斯電影節的作品。今年將增設適合年輕電影導演與電影配樂師的工作坊,亦一如往年呈獻一系列多姿多彩的文化節目,透過不同的藝術形式彰顯辛丹斯學院與星影匯所支持的獨立藝術精神。 「辛丹斯電影節:香港」將再次結合兩個主辦單位的理念:辛丹斯電影節過去三十年來以創新及發掘新晉見稱;而星影匯一直以支持多元電影文化和創意為己任。 星影匯董事林慧芬和王世德表示:「去年電影節空前成功,足見獨立電影深受香港人喜愛。星影匯一直支持獨立電影文化並非常高興能與辛丹斯學院於2015年再次攜手呈獻『辛丹斯電影節:香港』。星影匯期待與辛丹斯團隊合作,將世界首屈一指的電影節帶到香港,激發本港年輕導演的創意,推動本地人才的培育。」 辛丹斯電影節總監尊谷巴 (John Cooper) 表示:「『辛丹斯電影節:香港』令我們有機會將辛丹斯電影節的力量和氛圍帶到地球的另一端,讓觀眾看到他們較少接觸的電影。我們很期待以美國本土的辛丹斯電影節發掘創意的精神為香港度身訂造一個電影節節目。」 「辛丹斯電影節:香港」的詳細節目內容將於未來數月透過電影節網頁 (hk.sundance.org) 及其他渠道公佈。 關於星影匯 星影匯於2014年開幕,位處東九龍核心地帶,並配備先進的影音設備,是一間擁有九個影院的多銀幕戲院。星影匯為合和實業有限公司全資附屬機構,以「星影匯」為其品牌名稱經營。座落於東九龍地標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之投資物業),其大型表演場館「匯星」(Star Hall)是本地熱門的娛樂活動舉辦場地,更是多個國際性文娛活動於香港首演的地點。承接過往舉辦大型活動之經驗,我們期望拉近電影與音樂的距離,為觀眾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一站式跨平台娛樂中心。 星影匯是一間獨立戲院,類型由荷里活大片、國際得獎名片、電影節、港產片,以至不同國家類型之獨立電影,多元化的電影種類必能滿足不同觀眾的口味。同時,由於星影匯位處集團的投資物業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內,我們擁有舉行跨平台娛樂節目的靈活性,如電影節、音樂節、現場直播、演唱會及表演,以及更多其他同類型活動節目。有關更多詳情,請瀏覽www.metroplex.com.hk。 關於辛丹斯學院 辛丹斯學院由羅拔烈福於1981年創立,是一所全球性的非牟利機構。透過提供藝術發展課程予電影、劇場、新媒體藝術家,讓他們有創作與發展的空間。學院馳名的工作坊、資助和師徒計劃,在美國以至全球致力協助新作品誕生。辛丹斯電影節及其他面向公眾的項目,將藝術家與觀眾連繫,迸發新意念,發掘原創聲音,建立喜愛獨立電影及劇場的社群。學院亦支持不同的電影計劃,例如《南荒的童話》、《公義終站》、《同路人》、《戰場上的性侵》、《一切從廣場開始》、《骯髒戰爭》、《春光乍現》、《愛與謀殺的紳士指南》、《Fun Home》。與辛丹斯學院保持聯繫: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及 YouTube。
Read More

Sundance Film Festival Returning to Hong Kong

Press Release
Press release sent by Cultural Connections on behalf of The Metroplex. Sundance Film Festival Returning to Hong Kong (30 April, 2015) Sundance Institute and The Metroplex will present the Sundance Film Festival: Hong Kong in September 2015, following the success of the first event last year and again bringing American independent filmmakers and their work to this Asian metropolis. The Sundance Film Festival – Hong Kong Selects in 2014 was well attended by enthusiastic audiences. The Festival presented a wide range of films, including the Hong Kong premiere of Whiplash, which later received five Academy Award nominations, winning three. The 16 screenings were accompanied by wraparound music and interactive art programs, and many among the audiences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estival’s return. The upcoming Sundance Film Festival: Hong…
Read More

Exhibition to Unveil Theatre’s Behind-the-Scene Secrets in Unprecedented Scale

Press Release
Press Release sent by Cultural Connections on behalf of the HKATTS. Exhibition to Unveil Theatre’s Behind-the-Scene Secrets in Unprecedented Scale Rarely Seen Antique Stage Objects and Hologram Display of Stage Designs Preview of Project in Participation of World Reputable Prague Quadrennial Presented by the Hong Kong Association of Theatre Technicians and Scenographers (HKATTS), “Parallel Space: Hong Kong Theatre Design Exhibition 2013-2015” hopes to introduce theatre technical arts to the general audience. Every successful stage production indeed has a great crew working on sound, lighting, set and costume design behind the scene. Never before in Hong Kong an exhibition on theatre design is organized in such large-scale. The exhibition explores, with stage models, texts and images, objects and tools, how theatre designers turn ideas into actual productions. Rarely Seen Stage Objects…
Read More

首次大規模舞台設計與技術展覽 難得一見古董舞台名物 全息影像立體展示

Press Release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發出。 首次大規模舞台設計與技術展覽 揭開華麗舞台背後秘密 難得一見古董舞台名物 全息影像立體展示舞台名物 參展布拉格舞台設計盛事作品搶先看 (2015年1月13日) 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主辦《舞台上的平行空間》展覽,希望提升市民大眾對舞台科藝設計的認識,明白到精彩舞台表演背後,其實舞台設計如音響、燈光、佈景、服裝等等,對一個成功的舞台製作,絕對功不可沒。這是香港首次有如此規模的舞台設計與技術展覽。 展覽從舞台設計出發,以舞台模型、文字影像、實物展示等與觀眾一起探索設計意念的具體構成,並在草稿到定案所經歷的設計過程中,了解設計師的所思所想。 舞台・名物 展覽將有難得一見的古董名物,又或者一些鮮為人知的舞台用品。古老的有一兩個世紀以前的舞台前燈裝飾用燈罩 (footlight shell)、石灰燈、碳弧裝置等等,也有英國享負盛名Glyndebourne歌劇院翻新前的古老坐椅。日漸式微、近年消失後台的,有前電腦時代製造音效的開卷式錄音帶、俗稱「豬咀」的古董成像燈 (profile spot)。 還有今天仍在舞台上製造眩目效果,但一般觀眾不會有緣接觸的工具,如舞台上把道具佈景吊上吊落的懸掛系統、記錄了整個演出流程儼如天書的演出提示本;又或者有一些獨特機械裝置,如梁基爵《火星日常》用來佈置和回收燈柱的機械人,觀眾亦可一睹廬山真面目。 舞台設計・立體呈現 展覽將以多媒體展示2011至2014年間、超過1000個本地舞台製作的舞台設計資料,涵蓋話劇、音樂劇、歌劇、舞蹈、戲曲等等。展覽更會從中精選數十個製作,包括非常林奕華的《梁祝的繼承者們》、黃子華主演的《野豬》、關於傳奇作家的歌劇《蕭紅》等等,運用全息投影 (hologram) 互動裝置,立體展示劇場演出設計,參觀者甚至可以帶同自己的平版電腦或智能手機,用展場的裝置欣賞立體展示。 舞台背後・劇場故事 展覽邀請了十多位本地舞台佈景、服裝、燈光、音響設計師及舞台管理人員,每人選來兩個不同時空但有互有關連的創作,以文字及圖像,分享劇場故事。當中包括非常林奕華的《三國》、《恨嫁家族》的背後故事,《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更有模型展示,而林奕華亦會親述與舞台設計師的合作點滴。 展覽團隊亦訪問了不同的資深設計師和藝術家,包括香港話劇團早年的佈景設計師Brian Tilbrook,本身是畫家的他曾為多個舞台製作設計,訪問錄像將在展覽放映。 參與布拉格盛事・先睹為快 另外,香港地區參與四年一度舞台設計國際盛事──布拉格四年展覽 (Prague Quadrennial) 的作品,其模型亦會在《舞台上的平行空間》中展出,讓香港觀眾在2015年6月的四年展舉行前,可以先睹為快。 展覽尚有其他精彩內容,並會舉辦公開講座,揭開舞台化妝以至血淋淋造型背後秘密! 知名製作設計師 任策展人現身說法 展覽由資深舞台設計人員陳焯華、徐碩朋策展。陳焯華曾為非常林奕華《紅樓夢》、英皇娛樂《杜老誌》等設計燈光,徐碩朋則曾任森美小儀歌劇團、林海峰葛民輝《笑之大學》等的佈景設計。由科班出身的他們,帶領觀眾認識華麗舞台背後不為人知的種種,最是合適。他們表示:「在急速的生活節奏中,是時候,放慢腳步,看看這些年來,我們在劇場內外,經歷過甚麼了。」 展覽為「香港舞台設計展2013-15」的第三部份,由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主辦,民政事務局藝能發展資助計劃資助,歡迎公眾人士人場參與。 傳媒導賞 日期: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時間:下午4時 地點:香港灣仔藝術中心四至五樓包氏畫廊 內容:策展人講解十大展區作品    傳媒朋友親身體驗舞台假血化妝、甚至可一嚐「嘔血」滋味! (有興趣傳媒請向公關報名。) 附件一:展覽及講座資料 《香港舞台設計展:舞台上的平行空間》 日期:2015年1月21日至 2月1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地點:香港灣仔藝術中心四至五樓包氏畫廊 查詢:hkatts@hkatts.com.hk 講座及工作坊 「血腥舞台」 日期:24 / 1 / 2015 (Sat) 時間:3:00pm – 4:30pm 地點:香港灣仔藝術中心四至五樓包氏畫廊 嘉賓:劉漢華先生 「易容術——舞台化妝的奧秘」 日期:31 / 1 / 2015 (Sat) 時間:3:00pm – 4:30pm 地點:香港灣仔藝術中心四至五樓包氏畫廊 嘉賓:陳明朗先生 報名:hkatts@hkatts.com.hk 附件二:海報及照片下載 《舞台上的平行空間》展覽海報/單張 (下載高清:http://goo.gl/P6w19o) 舞台・名物照片 (下載高清:http://goo.gl/P6w19o) 俗稱「豬咀」的成像燈 碳弧 石灰燈 梁基爵《火星日常》柱佈置及回收機械人 附件三:策展人及主辦機構簡介 策展人簡介 策展人 / 創作總監 徐碩朋 (Allan Tsui) 是香港舞台設計師及美術指導,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及科藝學院,修讀設計、電影電視製作、舞台佈景及服裝設計。曾任職電影美術指導工作,參與多部電影。徐氏現為自由身展覽設計、舞台佈景及服裝設計師。過去十多年,曾為過百部戲劇、舞蹈、歌劇及音樂劇等擔任舞台設計,較為人知有彭秀慧作品《再見不再見》、演戲家族《一屋寶貝》最終回及糊塗戲班《笑之大學》(2014版)等。森美、鄒凱光、泰臣、蝦頭等人首部舞台獨腳戲,亦是由徐碩朋擔任舞台設計師。除了不同劇團,徐碩朋亦與森美小儀歌劇團、I Love You Boyz等的舞台製作擔任設計。2012年憑《紅》(首演) 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佈景設計。舞台設計以外他亦有從事其他劇場創作, 2011年自編自導劇場實驗短篇《浮城》。 策展人 陳焯華 (Billy Chan),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劇場燈光設計。近年設計作品包括非常林奕華《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萬世歌王》、《恨嫁家族》、《梁祝的繼承者們》及《紅樓夢》、香港芭蕾舞團《唐吉訶德》、英皇娛樂《杜老誌》、神戲劇場《馬》及澳門文化中心《我要高8度》等。 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 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 (HKATTS) 於1989年成立,是一個非牟利專業團體。成員多為職業劇場工作者,義務負責籌辦有關香港舞台及設計行業的活動。本會成立以來,致力為以下三方面作出貢獻:(一) 增加社會大眾對舞台技術及設計的認識;(二) 促進業內人士的交流,提昇專業水平;(三) 擔當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工作者與國際劇場的溝通橋樑。自1993年起,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正式成為國際舞台美術家劇場建議師暨劇場技術組織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Scénographes, Techniciens et Artchitectes de Théâtre (OISTAT) 香港地區代表,是該會33個地區會員之一。
Read More
「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圓滿結束 9大獎項得主誕生 電影創作力量薪火相傳

「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圓滿結束 9大獎項得主誕生 電影創作力量薪火相傳

Press Release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香港藝術發展局發出) 「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圓滿結束 9大獎項得主誕生 電影創作力量薪火相傳   (2014年12月19日)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舉辦、為期15天的「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圓滿結束,一共放映64齣短片,包括本地競賽作品與海外及本地觀摩短片,短片展期間亦舉行多場放映後問答環節與交流活動。「本地競賽部份」共37齣參賽作品,競逐「公開組」與「學生組」兩個組別的「最佳電影」、「最佳創意」、「最佳劇本」與「最佳攝影」共8大獎項,從中更會選出最高榮譽的「鮮浪潮大獎」,結果於今天晚上揭曉。 「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閉幕暨頒獎禮於今日(12月19日)假柴灣青年廣場Y-Studio舉行。擔任頒獎嘉賓有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國際著名武術指導袁和平先生、「鮮浪潮」發起人及顧問杜琪峯先生,以及今屆競賽總評審的台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李道明教授、美國翠貝卡電影節創意總監Geoffrey Gilmore先生,一起見證本地電影創作力量薪火相傳。香港知名編劇及美術指導黃仁逵先生亦都是今屆的總評審之一。 本年「鮮浪潮大獎」由公開組參賽者黃瑋納執導的《他們的海》所奪得,頒獎後並立即足本放映得獎短片,黃瑋納同時獲得公開組的「最佳電影」獎。 本地原創新力量 蓄勢待發 「鮮浪潮2014」的本地競賽部份包括37齣作品,分為「學生組」和「公開組」。每位參賽者均得到五萬元資助,並獲安排資深電影業人士擔任指導師,加以協助及提點,在六個月內拍成一齣不超過30分鐘的短片。時至今日,「鮮浪潮」已成為本地年青電影藝術創作人的年度盛事,報名人數逐年遞增,作品質素不斷提升,不少更得到海內外比賽和影展垂青。 今晚「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閉幕暨頒獎禮見證新一批得獎電影創作人誕生,為香港電影界注入原創新力量。「鮮浪潮大獎」得獎者將獲推薦參與海外舉辦的國際性電影節,其餘各得獎者亦將獲資助出席國際電影節以作觀摩。過去九年,「鮮浪潮」孕育出不少新進電影創作人,今晚誕生的得獎者亦可望日後在電影藝術路上嶄露頭角。 [caption id="attachment_1595"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杜琪峰導演、袁和平先生、王英偉博士及錢小豪先生[/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594"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黃瑋納(中)憑《他們的海》勇奪本年鮮浪潮大獎[/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593"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恭喜一眾得獎者![/caption] 更多得獎者及典禮高清相片下載: http://goo.gl/gfJiM3   附錄: 「鮮浪潮2014」本地競賽得獎結果: 組別 獎項 得獎作品 得獎者 作品簡介 評審評語 -- 鮮浪潮大獎 他們的海 黃瑋納(導演) 一張漁網,撈起的是一個個漁民家庭的故事。漁民夫婦面對時代變遷漁業式,生活平淡但卻背負重擔。導演黃瑋納曾以漁民為題製作紀錄片,得以重新審視自己作為漁民子弟的身份,透過這部劇情片,有血有肉刻劃獅子山下的漁民故事。 運用疏離寫實的手法描繪一對漁人出身的夫妻面對殘酷現實的不同心境與選擇,具有動人的吸引力。 公開組 最佳電影 公開組 最佳劇本 這裡,一切還好 周耀勤、詹可達(編劇) 人人都說要贏在起跑線,怪獸家長們唯有不惜一切,催谷子女但求跟大隊。仍是kidult的碩文,他的兒子應快樂成長,但妻子卻堅持不報直資心不死,死命要兒子參與多項課外活動賺證書。當父親的也自身難保,突然失業被迫面對新挑戰。不成才便仿佛不能成人,只嘆天下父母心可憐。 具有很好的戲劇結構與人物內在/外在衝突,題材也具時代意義。劇本精彩,故事有豐富有序且緊貼時代, 難得電影沒有掉進同類型敍事手法常見的陷阱。選角出色,富幽默感,具洞察力。 公開組 最佳創意 作為雨水:表象及意志 陳梓桓(導演) 當社會運動成為日常風景,一群紀錄片工作者兩年來一直拍攝香港社運,懷疑一個神秘組織暗中控制天氣,企圖製造惡劣天氣減低市民參與遊行意欲。究竟是天有不測之風雲,還是神秘組織隻手遮天?導演陳梓桓畢業於城大政策及行政學系,透過影像記錄社運點滴。 運用偽紀錄片的形式去呈現具時代性的議題,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手法具創意且專業。儼如歷險。導演觀察細節入微,手法自然,表現現實政治情況,堪稱完美之作。 公開組 最佳攝影 飲食法西斯 鄭啟明(攝影) 為了炮製出一流美食,當廚師的可以去得很盡。在徒弟眼中冷漠嚴謹的名廚巫易天,深明極致味道背後全靠無辜動物性命成就,上電視節目呈現珍饈百味,最終卻與名嘴主持舌劍唇槍。葉文希的這齣短片,既諷刺大眾對口腹之慾的沉迷及對名人的盲目崇拜,同時將美食與社會議題並置觀照,令人反思。 攝影棚內與外景攝影十分專業,且與影片的內容與題材相配合。啟發思考,富感染力,充滿諷剌意味,乃「摩登時代」的寫照。 學生組 最佳電影 樓上樓下 蔡嘉豪(導演)(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 從大陸來港讀書的易遙,住進一棟唐樓,抵港第三天,她就發現門口躺著一具男性屍體。鄰居疏離冷漠,同住的室友尚未到港,易遙孤立無援,只有剛買回家的金魚作伴。她置身陌生環境,儘管飢腸轆轆,卻不敢出門,甚至開始疑神疑鬼,作出一個又一個叫人驚訝的舉動。 題材有趣,在類型電影中創作出吸引人的氛圍,演出到位。導演出色,電影格調悅目。 學生組 最佳劇本 港漂 黃天城(編劇)(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中港矛盾熾烈,少女夾在其間,感到困惑無比。林思敏隨母親居於深圳,每天跨境來港念書,害怕遭同學歧視,隱瞞「單非」身份。老師卻安排她參加辯論賽,要她雄辯滔滔,自我抵觸,力陳港府不應允許內地人來港定居的理據。母親來港希望看女兒比賽,令她更感煩惱。 透過扣緊時代的題材與人物,讓觀眾能進入小人物的矛盾心理與現實的困境,戲劇結構鬆緊有緻。角色出眾,題材刻畫細緻,貼近時代。 組別 獎項 得獎作品 得獎者 作品簡介 評審評語 學生組 最佳創意 冇鬼故事 梁譽(導演)(香港演藝學院) 香港電影打入內地市場,拍鬼片卻不能有鬼。新晉導演阿進一心要拍鬼故事,從一則姦殺案新聞取得靈感,但老闆下令他把女鬼刪掉。阿進屈服,修改劇本之日,赫然有厲鬼現身,不滿淒慘遭遇被抹殺,脅逼阿進不能改寫,才令他驚覺自己與女鬼之間,竟有著相連的命運。 能在鬼片類型中創出新路,使用後設(meta)手法提出有趣的論述。不見鬼的鬼故事,實為鬼故重生,惹笑大膽。 學生組 最佳攝影 周念華(攝影)(香港演藝學院) 在實景與攝影棚不同環境中能創出適當的氛圍,推動劇情,是不可多得的電影攝影學生作品。風格、表現均一擊即中,重新包裝鬼片,將之化為比喻。 -- 特別表揚 玻璃城 黃顯力(導演)(香港公開大學) 金魚看不到魚缸外的世界,因為玻璃的倒影給牠們製造了無邊的假象。陶在未婚夫死後,情緒崩潰,終日幻想仍跟未婚夫在一起。舒喜歡性格內歛的謙,但謙另有所愛,他一直守在陶的身邊,但陶只是把他當作愛的替身。直至一天,謙目睹陶自殺,於是開始重蹈陶的覆轍。 影片藉金魚缸與音樂串連起幾位人物的生命片段,手法有新意,攝影有專業水平。視覺風格精彩,流露詩意。    
Read More

首次大規模舞台設計與技術展覽 揭開華麗舞台背後秘密 

Press Release
活動消息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發出。 首次大規模舞台設計與技術展覽 揭開華麗舞台背後秘密 難得一見古董舞台成像燈 全息影像立體展示舞台設計 參展布拉格舞台設計盛事作品搶先看 (2014年12月18日) 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主辦《舞台上的平行空間》展覽,希望提升市民大眾對舞台科藝設計的認識,明白到精彩舞台表演背後,其實舞台設計如音響、燈光、佈景、服裝等等,對一個成功的舞台製作,絕對功不可沒。這是香港首次有如此規模的舞台設計與技術展覽。 展覽從舞台設計出發,以舞台模型、文字影像、實物展示等與觀眾一起探索設計意念的具體構成,並在草稿到定案所經歷的設計過程中,了解設計師的所思所想。 展覽將有難得一見的古董成像燈 (profile spot),此燈從前在舞台上營造過無數燈光效果。梁基爵《火星日常》獨特的舞台機械裝置,觀眾亦可一睹廬山真面目。展覽亦會運用全息投影 (hologram) 互動裝置,立體展示多個香港劇場演出設計,參觀者甚至可以帶同自己的平版電腦或智能手機,用展場的裝置欣賞立體展示。 另外,香港地區參與四年一度舞台設計國際盛事──布拉格四年展覽 (Prague Quadrennial) 的作品,其模型亦會在《舞台上的平行空間》中展出,讓香港觀眾在2015年6月的四年展舉行前,可以先睹為快。 展覽為「香港舞台設計展2013-15」的第三部份,由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主辦,民政事務局藝能發展資助計劃資助,歡迎公眾人士人場參與。 《香港舞台設計展:舞台上的平行空間》 日期:2015年1月21日至 2月1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地點:香港灣仔藝術中心四至五樓包氏畫廊 《舞台上的平行空間》展覽海報/單張 (下載高清:http://goo.gl/P6w19o) 過往「香港舞台設計展2013-15」展品 (下載高清:http://goo.gl/P6w19o) 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 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 (HKATTS) 於1989年成立,是一個非牟利專業團體。成員多為職業劇場工作者,義務負責籌辦有關香港舞台及設計行業的活動。本會成立以來,致力為以下三方面作出貢獻:(一) 增加社會大眾對舞台技術及設計的認識;(二) 促進業內人士的交流,提昇專業水平;(三) 擔當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工作者與國際劇場的溝通橋樑。自1993年起,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正式成為國際舞台美術家劇場建議師暨劇場技術組織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Scénographes, Techniciens et Artchitectes de Théâtre (OISTAT) 香港地區代表,是該會33個地區會員之一。
Read More
Designing Daily Life Opening Design for Social Revolution World Renowned Designers Gathered for the First-ever “Open Design Forum”

Designing Daily Life Opening Design for Social Revolution World Renowned Designers Gathered for the First-ever “Open Design Forum”

Press Release
(Press release sent by Cultural Connections on behalf of Hong Kong Design Institute DESIS Lab.) Designing Daily Life Opening Design for Social Revolution World Renowned Designers Gathered for the First-ever “Open Design Forum”  (12 Dec 2014) HKDI DESIS Lab held the first ever international ‘Open Design Forum 2014’ in town on 28 and 29 November, together with a series of workshops for students at the Hong Kong Design Institute (HKDI). Design pioneers gathered in Hong Kong and explored ways of co-creating a better and more open society with the contribution of Hong Kong citizens and HKDI students. Dining as a co-design experience Hong Kong cross-media artist Craig Au-yeung has always been a gourmet and expert in food. Prior to the forum, he hosted a series of workshops for HKDI students…
Read More

Fresh Wave 2014 Unveiled by Taiwanese Director Yee Chih-yen

Press Release
(Press Release sent by Cultural Connections on behalf of HKADC.) Fresh Wave 2014 –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 Unveiled by Taiwanese Director Yee Chih-yen and his Golden Horse Winning Film “Meeting Dr. Sun” Festival with 64 Shorts, Cultural Exchanges, and much more (8 Dec 2014) Organised by the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HKADC), the “Fresh Wave 2014 –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 was inaugurated on 5 December at Kubrick, Broadway Cinemathèque in Yau Ma Tei with Dr. Wilfred Wong Ying-wai, Chairman of HKADC, Mr. Johnnie To Kei-fung, founder and advisor of Fresh Wave and renowned Taiwan film director Yee Chih-yen as the officiating guests, and Director Yee’s latest work “Meeting Dr. Sun” as the opening film. Until 19 December, the 15-day Festival will show 64 shorts in 32 screenings,…
Read More

設計滲透生活 開放人人參與 推動社會變革 香港首個國際「開放設計論壇」

Press Release
(新聞稿由Cultural Connections 代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社會設計工作室發出。) 設計滲透生活 開放人人參與 推動社會變革 國際頂尖設計先驅雲集香江 香港首個國際「開放設計論壇」 (2014年12月3日)「HKDI 社會設計工作室」剛於11月28及29日舉辦香港首個國際性的「開放設計論壇2014」,並舉行了一連串的學生工作坊。各地的設計先驅雲集香港,與市民和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學生共同探討如何透過設計創建更美好、更開放的社會。 吃飯,也可以是一個共同設計的體驗 香港跨媒體創作人歐陽應霽一向多才多藝,對飲食甚有研究。於論壇舉行之前,他為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學生主持工作坊,帶領學生為參與論壇人士設計一次「食」的體驗。論壇當日「開餐」時間,與會者四人一組,以肩帶揹著一張由學生設計的特製「飯桌」,同檯吃飯的要開放自己,與人交流,商議與鄰桌交換食物、在何處安坐等。吃飯,不單是滿足生理需要,更是一個社交、以至共同設計生活的體驗。 設計「飯桌」、餐單、和整個活動的,是校內不同學系的學生。飯後,由建築學生設計的飯桌和肩帶,立即可以組合成咖啡桌。變身時間迅速,趕上論壇的茶歇。桌上設計了小洞,用來放擺放飲料和食物。 肩帶掛著特製桌子「開餐」 幾張「飯桌」綁起成咖啡桌 日常生活物件,變身燈罩造模 「開放設計論壇2014」駐校創作人Pascal Anson,為學生主持「開燈」的活動。Pascal Anson與學生用身邊的尋常物件,用作燈罩的造模,以膠紙造出特別的燈罩,更在論壇當日舉行亮燈儀式。Pascal Anson是英國DIY大師,擅長以日常物品進行DIY加工,從中發揮人人生而皆有的創意。他相信設計思維的大量傳播,甚於設計產品的大量生產。學生跟隨Pascal Anson設計燈飾過後,將技巧傳授予一眾參與活動的長者,讓他們也能成為設計思維的推動者。 學生在Pascal Anson指導下製作的燈罩 環保,由設計產品到設計生活 「開放設計論壇2014」請來了來自英國、美國、瑞典、日本等地的設計專家,各人在社會設計方面,都獨當一面。其中日本東京造形大學益田文和教授致力可持續發展的設計,認為即使產品的設計注重生產和使用時能節約能源仍不足夠,要重新設計生活方式,減少消費才更重要。為此他身體力行,把工作室搬到山口縣的鄉村,工作室甚至沒有電力和自來水,就只依靠太陽能發電和水井,盡量不用電腦進行設計、運用天然光工作。工作室設計產品是為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而非刺激消費。 益田文和以當地木材,為手指有障礙的人士設計的筷子 滅罪,設計可記一功 另一位專家是英國倫敦藝術大學滅罪設計中心總監Lorraine Gamman教授,她一直以研究設計如何協助減少罪案發生。她曾經帶領學生,研究以店鋪的室內空間設計減少犯罪意圖,或者重新設計單車停泊設施增加偷車的難度。又例如她與地區警方合作,要學生以藝術創作減少提款機罪行。簡單如貼在地上的藝術作品,也令人心理上覺得要與提款者保持距離,減低偷看密碼、搶劫現金的機會。 Gamman帶領學生以設計減少提款機犯罪,如以地上藝術品令人保持距離 其他參與論壇、回應討論的包括: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海倫•哈姆林中心創辦人Roger Coleman教授、被譽為「通用設計之母」的美國工業設計師Patricia Moore博士、DESIS國際主席Ezio Manzini教授、瑞典馬爾默大學Pelle Ehn 教授等。另外,論壇的小組討論環節亦請來多位本地及海外、各有專長的人士,如黃永、黃英琦等等。參與者都有機會在小組討論互動討論香港的開放性。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院長盧林表示:「希望這個論能帶來蝴蝶效應,為香港、為香港文化、為設計文化帶來更好的轉變。」另外,「HKDI 社會設計工作室」總監李欣琪博士表示:「我們相信,營造更多機會讓大家進行創意對話,才有希望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論壇希望透過設計的民主化,最終在各個領域推動更大的公民參與,創建更開放的社會。 預約專訪「HKDI 社會設計工作室」總監李欣琪博士、索取論壇錄影及照片、透過電郵訪問國際專家。 附件一:講者及駐場創作人簡介 講者簡介 Roger Coleman教授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RCA) 海倫•哈姆林中心榮休教授、「設計老齡」計劃創辦人 Coleman創立海倫·哈姆林中心,並於1999至2006年間出任聯席總監,直至2008年7月前他亦同時於皇家藝術學院兼任共融設計教授。Coleman從1991年便於海倫•哈姆林中心親自領導「設計老齡」計劃至今,計劃備受國際尊崇。於1994年,他於歐洲創立專研設計與老化的網絡,1995年皇家藝術學院更憑著Coleman的成就而獲頒高等教育和持續教育女皇年度大獎。   Patricia Moore博士 美國工業設計師、老年病學家和作家,MooreDesign Associates總裁 她曾被ID雜誌評為世界上「40位最有社會意識的設計師」之一。2000年,她獲由新聞編輯和組織組成的評選團選為「美國100位最重要的女性」之一。美國廣播公司世界新聞亦曾選她為「新一個千禧年50位最關鍵的美國人之一」。 Ezio Manzini 教授 英國倫敦藝術大學 (UAL) 社會創新設計系系主任、DESIS國際主席 世界「可持續設計」先驅之一,曾撰寫多本關於設計的著作。他於米蘭理工大學任職工業設計系教授,並創立「達至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創新設計」(DESIS)校際網絡。   Pelle Ehn教授 瑞典馬爾默大學藝術及傳意學院教授 Pelle Ehn四十年來醉心「參與式規劃和設計」。他的研究項目包括:七十年代關於資訊科技的DEMOS,八十年代關於用家參與的UTOPIA,及在近年從事社會創新設計工作坊的MALMÖ LIVING LABS。 他的著作包括「電腦與民主」(1987年,英格蘭),「電腦文物之工作導向設計」(1988年,斯德哥爾摩),「數碼包浩斯宣言」(1998)。 Lorraine Gamman教授 英國倫敦藝術大學 (UAL) 設計教授、滅罪設計中心總監 Gamman教授曾任英國設計委員會成員,亦為內政部的設計科技聯盟成員,向內政大臣(2007-2011年)提供意見。她亦續任滅罪設計協會的副主席,是藝術聯盟指導小組的積極成員。     益田 文和 教授 日本東京造形大學工業設計及可持續項目教授 益田先生任「生態設計研究所」總監,並負責項目「樁椅」(日常生活的最愛)。他亦是日本設計顧問協會成員,及日本O2全球網絡的創始人及董事。     駐場創作人簡介 Pascal Anson先生(英國) 倫敦設計師、製造者、教育家 他於金斯頓大學主修三維設計,2000年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完成產品設計碩士。他的作品跨越藝術和設計的不同領域,從平面設計、服裝以至交通工具都有。目前除了從事自己的設計工作外,亦是倫敦西南部金斯頓大學教授設計的高級講師。他目前正在編撰及拍攝關於設計與製作的書和電視節目。   歐陽應霽 先生(香港) 創意作家、漫畫家、資深跨媒體藝術家 歐陽應霽現參與關於文化題材的電台及電視節目製作,亦活躍於平面設計、藝術指導、漫畫和插圖。歐陽應霽亦有提供旅遊,家居生活和飲食的個人心得,其文字漫畫著作見於大中華地報章雜誌。歐陽應霽亦有撰寫關於食物的著作,並於電視主持飲食節目,閒時亦喜愛親自下廚。近日,他於PMQ開設了「味道圖書館」。       附件三:主辦單位簡介 關於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致力提供優質教育,建構知識和發展專業,為創意工業培育優秀的設計人才。HKDI採取「思考與實踐」的教育方法,開辦與時並進的課程,並與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及合作。前身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HKDI具有多年的設計教育經驗,融合多個設計學系的優勢,提供不同領域的設計課程,包括基礎設計、傳意和數碼媒體設計、時裝及形象設計、以及產品及室內設計。 HKDI 貫徹實踐創意的理念,嶄新先進的校舍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並互動的環境,帶動創意學習及探索創新的機會,並以開放的教學空間,推動校園內的互動及交流,加強學生對社區的關注和共融概念。 www.hkdi.edu.hk 關於HKDI 社會設計工作室 「HKDI 社會設計工作室」是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全新的跨學科研究小組,旨在提供一個社會設計的研究平台,為設計提倡新方向、新領域:由設計師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改革。 「HKDI 社會設計工作室」是「社會創新與可持續設計國際聯盟」 (DESIS International Network (Design for Social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會員之一。該國際聯盟與全球超過40個社會設計工作室共同合作,目的透過促進發展設計方面的國際知識及視野,並推動實踐社會設計,促使香港社會更進步、更美好。 工作室於2013年夏天,本著「人皆可設計」的信念成立,探索嶄新的設計教育模式,回應社會需求。工作室集合教職員、學生與具創意的公民,一同透過設計行動探索生活的不同可能。 www.hkdi.desislab.vtc.edu.hk
Read More
「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開幕禮 台灣青春片大師易智言 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行動代號:孫中山》揭序幕

「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開幕禮 台灣青春片大師易智言 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行動代號:孫中山》揭序幕

Press Release
(傳媒邀請由Cultural Connections代香港藝術發展局發出) 「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開幕禮 台灣青春片大師易智言 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行動代號:孫中山》揭序幕  傳媒邀請   (2014年11月26日)為培育香港電影藝術新進,香港藝術發展局於2005年發起「鮮浪潮短片競賽」,其後更加入國際作品,發展為「鮮浪潮國際短片展」,為本地電影新鮮人提供一個學習及展示作品的平台。 今年,「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將於2013年12月5日至19日假百老匯電影中心舉行,並於12月5日(星期五)舉行開幕禮。大會邀得出爐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得主易智言導演蒞臨擔任主禮嘉賓,為「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揭開序幕。 為期15天的「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將由易智言導演的得獎作品《行動代號:孫中山》揭開序幕。今屆短片展將會放映32場共64齣短片,包括37齣本地學生組及公開組的競賽作品,以及21齣海外精選短片作品(來自國際影視院校聯會CILECT精選短片、中國杭州亞洲青年影展和德國奧伯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相比往屆,今年加入更多新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包括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香港展覽優秀作品選,上屆「鮮浪潮大獎」得嚴尚民新作《獨家報導》及參展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短片《三輪車伕》。 現誠邀 貴台/報派員出席採訪及報道,詳情如下: 日期 12月5日(星期五) 時間 晚上7時 地點 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Kubrick 嘉賓 民政事務局代表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 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得主易智言導演內容 民政事務局代表(待定)及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致辭 台灣青春片大師易智言導演分享創作 「鮮浪潮」發起人及顧問杜琪峯導演分享創作 「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開幕儀式及放映開幕電影《行動代號:孫中山》(需預約)       附件  關於易智言 1959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後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電視、電影製作碩士課程。返台後分別擔任製片企劃、大學講師及廣告導演等工作。1996年執導的首齣劇情長片《寂寞芳心俱樂部》入圍多鹿特丹等多個影展。2002年作品《藍色大門》曾於康城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展示,獲斯洛伐克影展「最佳導演獎」,並入圍東京國際電影節,於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最佳亞洲電影」提名,被譽為2000年代台灣最具代表性電影之一。2014年憑《行動代號:孫中山》獲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及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 作品年表 1996-《寂寞芳心俱樂部》 2002-《藍色大門》 2005-《關於愛》台北篇 2014-《行動代號:孫中山》   關於《行動代號:孫中山》 阿左(詹懷雲 飾)自認是全台北最窮的高中生,被催交班費逼到絕境,決定召集同學潛入學校儲物室,將孫中山銅像偷走再變賣。誰知半路殺出更窮的小天(魏漢鼎 飾),阿左好心邀請他加入自己的行列,結果辛苦收集的工具一夜之間全部被小天奪去。兩人各自為首的少年兵團夜襲校園時冤家路窄,銅像爭奪戰一觸即發!易智言以黑色幽默顛覆革命想像,展現不一樣的青春和憤怒。   關於「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 「鮮浪潮」秉持推動本地短片創作之宗旨,由2005年舉辦短片競賽開始,到2010年增辦國際短片展,多年來一直致力培育電影新進,促進文化交流。 「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於2014年12月5日至19日舉行,在百老匯電影中心放映64齣作品,以著名台灣導演易智言的新作《行動代號:孫中山》為開幕電影,導演更會親臨香港主禮開幕、與觀眾交流及主講大師班。 此外,37齣本地競賽短片之參賽者,於拍攝短片期間,均獲安排資深電影人指導,包括邱禮濤、張玉梅、張婉婷、陳慶嘉、游乃海、陳木勝、陳果、馮慶強、劉國昌、蔡甘銓、黎子儉、應亮、羅啟銳及曾翠珊。本年競賽的複選評審團由影評人郭梓祺、郭臻及陳上城組成;總評審團則包括台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李道明、美國翠貝卡電影節總監Geoffrey Gilmore和香港知名編劇及美術指導黃仁逵,得獎名單將於12月19日的國際短片展閉幕暨頒獎典禮上揭盅。 除本地競賽短片外,本屆國際短片展與德國「奧伯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及中國「杭州亞洲青年影展」合作,將合共放映四齣精選短片;又從「國際影視院校聯會」(CILECT)入圍作品中精挑17齣海外佳作,其中4位海外年青導演將親臨香港,與觀眾交流。另外,短片展期間亦將放映由佳能贊助上屆「鮮浪潮大獎」得獎者嚴尚民執導的新作《獨家報導》,而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香港展覽的4齣短片及參展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短片《三輪車伕》,亦會於本屆短片展期間作特別放映。   鮮浪潮網頁:www.freshwave.hk 鮮浪潮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freshwavehk
Read More